伊索寓言
作者:[古希腊]伊索
译者:李汝仪 出版社: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:2011年4月
作者简介:
伊索(约前620年—前560年),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、文学家,与克雷洛夫、拉·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。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,并被转卖多次,但因知识渊博、聪颖过人,最后获得自由。
伊索环游世界,为人们讲述他的极富哲理的寓言故事。后来他被德尔菲人杀害。公元前5世纪末,“伊索”这个名字已是古希腊人尽皆知的了,他创作的寓言深受喜爱。
现存的《伊索寓言》原名《埃索波斯寓言故事集成》,是后人根据拜占廷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,以及人们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及古罗马寓言汇编而成的,却统归在伊索名下了。
内容概况:
《伊索寓言》是世界上最古老、最伟大的寓言集,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,它的出现奠定了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基石,对后世寓言大师(诸如法国的拉封丹、德国的莱辛、俄国的克雷洛夫等)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它所展示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古希腊世界,故事涉及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。
《伊索寓言》共收集了三百多个小故事。《龟兔赛跑》、《狼和小羊》、《狼来了》、《农夫和蛇》……这些精彩简洁、脍炙人口的小故事,构思巧妙,平易近人,所蕴涵的道理既浅显易懂、又发人深省,两千年来一直被公认为人类最珍贵的智能宝库,历传不衰,让人爱不释手。
《汤姆·索亚历险记》
作者:[美]马克·吐温
出版社:天津教育出版社
出版时间:2012-02-01
作者简介:
马克·吐温(Mark Twain),(1835年11月-1910年4月),原名塞姆·朗赫恩·克列门斯(Samuel Langhorne Clemens);美国的幽默大师、小说家、作家,亦是著名演说家。“马克·吐温”是他的笔名,源自他曾经的船工生活: “mark”是“测标”,“twain”为“两英寻(合12英尺)”,“测标两英寻”说明仍是安全水位。
马克·吐温幼时家境贫困,12岁时,父亲去世,他只好停学,到工厂当小工。后来他又换了不少职业,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、旷工及新闻记者工作。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,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。
70年代初,马克·吐温同一位富商的女儿奥利薇亚·兰登结婚,定居在马萨诸塞州的哈特福德。《汤姆·索亚历险记》就是这段稳定的生活期间写的,其中描写了少年儿童追求新奇、冒险的生活。小汤姆厌恶呆板乏味的小镇生活,包括主日学校的虚伪刻板、守旧的小市民习气、老一套的布道演说……他同小伙伴去岛上“探险”,同大自然融为一体,表现出少年儿童的活泼的稚气。
马克·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,题材涉及小说、剧本、散文、诗歌等各方面。他是19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优秀代表,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,尖锐地揭露了美国民主与自由掩盖下的虚伪,批判了诸如种族歧视、拜金主义、封建专制制度、教会的伪善、扩张侵略等社会弊端,表现了对真正意义上的民主、自由生活的向往。
马克·吐温同时又是著名的幽默讽刺作家,他的幽默讽刺风格别具特色。鲁迅评价马克·吐温“成了幽默家,是为了生活,而在幽默中又含着哀怨,含着讽刺,则是不甘于这样的缘故了。”马克·吐温自己则说:“不能一味逗乐,要有更高的理想。”
马克·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,被誉为“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”。曾被美国的权威期刊《大西洋月刊》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16名。
内容概况:
故事发生在南北战争前美国南方一个叫圣彼得堡的小镇上。汤姆幼年丧母,由姨妈收养。生性顽皮的汤姆受不了姨妈和学校老师的管束,常常逃学闯祸。一天深夜,他与好朋友哈克贝利·费恩到墓地玩耍,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的发生。因为害怕被凶手印第安·乔伊发现他们知道这件事,汤姆、哈克贝利及另一个小伙伴乔伊·哈珀一起逃到一座荒岛上做起了“海盗”,家里以为他们淹死了,结果他们却出现在了自己的“葬礼”上。
经过激烈的思头斗争,汤姆最终挺身而出作证,揭露了印第安·乔伊的罪恶,成为孩子们钦佩的小英雄。印第安·乔伊企图杀害汤姆,结果反而困死在山洞里。汤姆和哈克发现了一大堆海盗埋藏的金币,两人因此都成了富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