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有白玉兰
弘文学校九(4)班 宋稼成
那天,我向窗外看去,满地都是白玉兰花瓣,像是一夜积雪,厚铺在地面上,颇为震撼。抬头,满树花,一夜尽散了。凌晨五时的钟声响起,半个上海按下了暂停键……
白玉兰是当年祖父栽下的,与父亲的年龄相当。父亲说,她曾经历无数次的台风、暴雨,但依然坚挺着,一次次超出父亲对她的预期。就这样,岁月在她的枝条上留下了重重印记。
祖父出生在解放前,生活条件十分困苦。他常说,当时连如今最普通的稀饭也只能出现在村中宽裕人家的桌上。因此初中刚毕业,成绩优秀的他放下书本就成为了一名码头装卸工人。身为码头工人的祖父工作勤奋,没日没夜的在码头上搬运货物;即使空下来,也不闲着,还到棉花收割厂去打临时工,有一次甚至不幸摔伤,等伤好后,依然辛勤工作。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,祖父的勤劳朴实颇为突出,刚三十出头,他成为了单位里的最年轻的党员,也正是当年他这种精神,影响了年幼的父亲。
父亲是一名人民教师,即使在小时候,祖父如此勤劳,但家境依旧贫困。多次,父亲在街上看到有人在吃鱼、吃肉,自己却只能呆呆看着。他相当疑惑,问祖父,却只听到“居民户口”四个字。父亲在粗茶淡饭中,渐渐懂得了那四个字的含义。他有一次问怎么才能成为居民户口,祖父回答:“读书,‘跃龙门’。”从此,父亲下定决心,一定要考出农村成为居民户口。而白玉兰也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。
种子在心底深处潜滋暗长:一心“跃龙门”的父亲被村子里的小伙伴叫作“书呆子”,但他毫不在意,凭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高中、大学,成为了一名教师,跃过了“龙门”。后来与同样“跃龙门”的母亲结婚,再后来也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党员,而那颗白玉兰种子,在他心中已然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——花开灿烂。
父亲把白玉兰的种子同样留给我,手把手教我克服成长路上的困难。在这次疫情中,母亲身为“逆行者”,义不容辞地到一线,没日没夜地加班,脸上尽是口罩的印痕,有时累到几乎倒下。在父母,祖父的影响下,我也传承了这种白玉兰精神,把它应用到每日的学习中去,克服难题,不断向上进步, 开出属于我的白玉兰。
白玉兰开了、落了,是自然循环;人的精神,代代传承,是人文传承,有这种迎难而上,不畏艰难的白玉兰精神,有什么不能战胜的呢?我已然看见树上的新叶……